03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
单选(2分)前几年我国中部地区遭遇严重旱灾。对这种长时间、大范围的旱灾,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。这件事说明()
*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
* B世界的不可知性
* C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摩写
* D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霍金以其“黑洞理论”闻名于世,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。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,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;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。这说明()
* A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
*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
*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
*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”,表明作者强调()
* A先行后知,重在行
* B知对行的指导作用
* C知行并进
* D没有知就没有行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,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:“书本知识非常重要,电脑技术也很重要,但在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,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。”这表明()
* A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
*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
* C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
*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()
* A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
* B承认本质与现象的统一
* 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
* D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,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,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、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、互联网企业等延伸,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。材料告诉我们()
*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*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
*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
*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201 7年1 1月,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。很多人都以为,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,因为22年前,美国已经。诞生了克隆羊。但实际上,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,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()
*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
*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
* C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
*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
正确答案:更
单选(2分)著名作家萧伯纳说:“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。”由此可见 ()
* A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
* B真理都是具体的
* C真理是有条件的
* D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()
* 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
* 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
* 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
* D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是()
* A能动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
*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
*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
* D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()
*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
*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
*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
* D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()
* A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,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
*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,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
*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,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
*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,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认识论上的唯理论的错误在于()
* A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
*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
* C否认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
* D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,在认识的“熟知”与“真知”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()
* A熟知即真知
* B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
* C熟知不等于真知
* D熟知起源于真知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法国科学家路易·巴斯德说:“在观察事物之际,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。”这句话强调了()
* A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
* B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
* C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
* D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()
* A是人的感官自生的
* B是不可靠的
* C没有客观依据
* D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承认我们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,就会()
* A陷入诡辩论
* B导致怀疑主义
* C防止相对主义
* D防止绝对主义
正确答案:D
单选(2分)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,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()
* A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
* B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
* C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
*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,客体是()
*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
* B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
* C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
* D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检验认识的真理性,就是检验 ()
* A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、政策相一致
* 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
* C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
* D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长期以来,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、腾空飞奔。然而,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,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。但是,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,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。这表明在艺术领域()
* A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
* B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
* C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
* D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,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
正确答案:B
单选(2分)从确立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到提出“中国梦”,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……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、不断发展。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()
* A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
*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
* C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
* D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
正确答案:A
单选(2分)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()
*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
* B认识的“源”与“流”的关系
*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
*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
正确答案:B
单选(2分)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()
* A诡辩论的观点
* B相对主义的观点
*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
* D经验论的观点
正确答案:C
单选(2分)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()
* A客观性
* B永恒性
* C不变性
* D终极性
正确答案:A
多选(3分)每年樱花开放的时节,武大校园总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瞻,但同时质疑武大校内樱花是国耻的声音也持续不断。这说明:()
* A评价结果有赖于于主体相关的知识性认识,并受主体自身的价值倾向影响
* B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,所以根本算不上是一种认识活动
* C价值评价根本不是认识活动,而只是主体价值感情的表达,所以完全是主观随意的。
* D价值评价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
正确答案:AD
多选(3分)从前,有一位哲学家拿着一个蜡制的高仿真苹果对学生说:这是一个刚从园子里摘下来的苹果,请大家闻闻香不香,有个学子闻了,说香,其他的,闻都没闻,说真香;只有三个没回答,教授走到他们面前,一个说我什么也没闻到,一个摸了一下说:这是什么东西?第三个说:我感冒了,什么也闻不到。这说明()
* A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
* B认识不能被看成一个消极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机械过程
* C唯物主义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不科学
*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
正确答案:ABD
多选(3分)197 1年,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“世界最佳设计”奖,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:“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。”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,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,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。五个月后,乐园里绿草茵錚,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。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,成了“优雅自然、简洁便利、个性突出”的优秀设计。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()
* A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
* B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
* C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
* D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
正确答案:CD
多选(3分)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()
* A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
* B遇到强光眨眼
* C工程师设计图纸
* D学生学习知识
正确答案:CD
多选(3分)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事例有()
* A农民培育新品种
* B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核试验
* C大学生到乡镇企业进行社会调查
* D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
正确答案:ABCD
多选(3分)“没有抽象的真理,真理总是具体的。”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()
*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
*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
*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
*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、历史的统一
正确答案:BCD
多选(3分)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,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()
* A认识关系
* B实践关系
* C价值关系
* D审美关系
正确答案:ABCD
多选(3分)“没有革命的理论,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”,这一说法()
* A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前面
* B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
* C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
* D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
正确答案:AB
多选(3分)2014年,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出版的教科书《传统与机遇:环球视角看过去》中有关“南京大屠杀”“慰安妇”等内容与其立场“有出入”,要求修改。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,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“请求”。由此可见()
* A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
*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。
* C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
* D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
正确答案:BC
多选(3分)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()
* A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
* B学生学习知识
* C遇到强光眨眼
* D工程师设计图纸
正确答案:BD
多选(3分)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()
* A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
*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
* C世界的可知性
* D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
正确答案:ABC
多选(3分)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()
* A两种根本对立的真理
* B任何真理都具有的两重性
* C表明正确和谬误二者的对立和统一
* D相互联系,并能够转化的真理
正确答案:BD